“考研别考名校”,刺耳又现实

“考研别考名校”,刺耳又现实

  高学历人才逐年增多,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909万人,预计2022年的高校应届生约高达1076万人,而如此庞大的数目,也让就业变得更加困难与激烈。

  往前数个十几年,大学生都是“凤毛麟角”般的存在,而现在却逐渐要变得“烂大街”,也让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,想要找到一份心仪的岗位也并不轻松。

  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想要获得更高的价值,考研也成为了他们的“上上之选”,只不过考研的难度却并不低,每年数以万计的考生参加研究生考试,最终能够上岸的却是寥寥可数,而不知道从何时起,“考研别考名校”这句话也流传起来,过来人的一番话刺耳又现实,扎了不少考研人的心。

  “考研别考名校”,过来人的话刺耳又现实

  相比较而言,研究生考试要比高考的难度更高一些,因为学生不仅要与同龄人一同竞争,还要与大批的往届生竞争,再加上高校的录取名额有限,所以考研对学生来讲也充满着许多的未知数。

  而过来人一语道出现实,“考研别考名校”,也让考研人哑口无言,过来人表示:名校的竞争更加激烈,学生稍有不慎便会沦为“炮灰”,与其辛苦备考终成空,不如选择双非院校上岸率更高。

  的确,每年考研上岸的人数不足总人数的十之二三,再加上还有部分“保送生”也占据着一定的名额,虽然各大高校纷纷扩招,但对于庞大的考研人来讲却依然是“远水解不了近渴”。

  再加上名校本身带有“名校光环”,部分高校还会看重学生的“第一学历”,若是双非院校的毕业生报考并不占优势,甚至还会受到“歧视”,也就是“压分”,而这对很多普通考生都并不友好。

  再加上各大高校存在“推免生”,光是起跑线就领先普通考生一大截,还有部分高校会优先录取名校毕业生,普通考生却需要通过二次、三次的机会才能有几率上岸,而这期间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都是不可估量的。

  所以,“考研别考名校”,过来人的话刺耳又现实,扎了不少考研人的心,毕竟不同的高校实力有所差距,对学生的要求与限制也是不相同的,而若是考生遇到有压分或存在“歧视”等情况的高校,那自然上岸率也会降低很多,不如选择普通院校考研更加实际。

  考研具有颇高的挑战性,学生应合理规划未来发展,拥有明确的目标

  高校之间的实力也分为“三六九等”,名校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考,毕竟高考都没有顺利考入的话,那考研想要考进去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,所以大学生也要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认知。

  笔者认为,名校固然是大学生不可多得的好选择,但双非院校研究生也不见得就很差,任何事情存在都有道理和意义,所以大学生也要重新定位自身价值,并拥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,付出相关的实际行动。

  毕竟行动决定一切,光有目标而不付出行动依然是无济于事,所以大学生也要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各方面的实力与能力,打铁还需自身硬,若是不想面临淘汰,那自身的能力也要符合学校的要求与条件。

  大学生应合理看待考研,调整好学习心态,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努力

  考研本就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,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学生付出相当多的努力与辛苦,才能造就更好的未来,而学生也要三思而后行,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定位,在做出选择也不迟。

  大学生应保留好应届生身份,不要随意签订就业合同,应届生身份考研更占优势,而大学生也要权衡清楚利弊,若是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,那考研也是学生不可错过的好选择。

  大学生还可以参军入伍,服役期满后考研更占优势,享受到“优先录取”的待遇,而普通家庭的考生更不要错过了,尤其是入伍还会享受到学费减免、津贴补助等优厚待遇,虽说过程会辛苦很多,但成果却是喜人的,也是值得的。

  当然大学生也要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,不论是名校还是双非院校都要做好决定,毕竟天上不会掉免费的馅饼,大学生的付出与收获也成正比,若是连付出都不愿的话,那即使是名校毕业生也会面临窘境。

  笔者寄语:考研别考名校,过来人的话语虽然刺耳但却很现实,若是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把握那也要深思熟虑,不要盲目跟风报考,毕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而大学生也要量力而行,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选择,最后也希望大学生能得偿所愿,顺利走上正确的道路!

“考研别考名校”,刺耳又现实